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-全國法規資料庫
矩形斷面鋼骨鋼筋混凝土構材之主筋,以配置在斷面四個角落為原則;在梁柱接頭處,主筋應以直接通過梁柱接頭為原則,並不得貫穿鋼骨之翼板。 二、集成材、合板用料、配料、接頭等均應符合中華民國國家標準,且經政府認可之檢驗機關檢驗合格,並有證明文件者,始得應用。 磚牆沿加強柱高度方向應配置繫材,連貫磚牆與加強柱,其伸入加強柱與磚牆之深度及繫材間距,應符合規範規定。 地層改良之設計,應考量基地地層之條件及改良土體之力學機制,並參考類似案例進行設計,必要時應先進行模擬施工,以驗證其可靠性。 五、耐震分析時,建築結構之模擬應反映實際情形,並力求幾何形狀之模擬、質量分布、構材斷面性質與土壤及基礎結構互制等之模擬準確。 (一) https://www.decotaiwan.com/ ,及其對建築物之影響。
綠能環保概念融入每個樓層,三至八樓西南側設計五米深的草皮綠地景觀陽台,一方面可降低高雄夏日西曬、南曬的高溫,另一方面還可讓民眾躺在草皮、綠樹下看書,創造優質的綠化閱讀場所;天井中設計懸吊的空中森林,把六、七、八樓閱覽空間包覆在樹海的視野。 頂樓又是一個超大空中花園,頂樓可以看到我們美麗的高雄港,未來這邊可以委外經營,可以作為休憩,舉辦小型藝文活動的空間。 SS骨架修長、柔軟度高,受到地震、風力作用時,有一定程度擺動,有些人會有暈眩的不適感,加上斜撐制震,就可以改善缺點。 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 在台灣平均每30至50年就會發生一次接近921規模的大地震,也就是說居住在台灣,每個人一輩子會遇到二∼三次致命的大地震。 美國註冊建築師、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,於建築學院教授建築設計及繪圖課程,曾擔任華盛頓大學建築系系主任及建築學院副院長等職位。 本網站法規資料係由政府各機關提供之電子檔或書面文字登打製作,若與各法規主管機關之公布文字有所不同,仍以各法規主管機關之公布資料為準。
其實,建築是否耐震,影響最大的不是結構材料,而是施工的過程是否偷工減料,與品質管制是否確實執行。 RC的鋼筋數不足或隨便亂綁,SRC的鋼筋混凝土混水太多或水泥磅數不足,SC/SS的鋼骨焊接不當…都會威脅建築結構安全,沒有哪一種結構一定是最安全的。
RC(鋼筋混凝土)建築,在住宅產品裡最為常見的結構,造價較低,柱體會以箍筋緊密圍束柱體,再包裹混凝土,屬較硬的結構,因此地震來時,用剛性抗震,晃動度較小,混凝土有防火耐熱及隔音的效果,較適合中低樓層建築。 目前台灣常見用於建築結構形式可分為RC、SRC及SC等形式,常有民眾有疑問,是否SRC結構比RC結構好、更耐震? 當民眾對建築專業知識有所缺乏或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,會因為廣告媒體的渲染產生錯誤認知,尤其在經過大地震一番侵襲後,民眾因害怕更易誤信銷售話術及非專業性的說法,影響判斷一棟建築是否具備安全性的能力。 不過,裙樓的基樁是直接銜接上方的柱子,塔樓又該如何將建築物的重量傳達給底下 380 支的群樁? 高韌性接頭反其道而行,從鋼樑距離與柱子接頭 12 公分處開始將鋼樑翼板順著彎矩梯度去做削切,透過削弱該處強度,將地震的破壞力控制在削弱的地方。
不過柔軟度略低,所以房屋牆壁容易因地震而產生小裂縫,但不影響結構安全性。 RC 結構歷史悠久,1872年世界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在美國紐約落成,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被廣泛地應用於工程實踐,也是目前臺灣業界施工技術最純熟的工法。 冷軋型鋼構造接合以銲接、螺栓及螺絲接合為主;其接合方式及適用範圍應依設計及施工規範規定,並應考慮接合之偏心問題。 混凝土支承結構設計需安全支承載重,埋入深度應有適當之安全係數或安全因子,確保埋置強度不致因局部或全部支承混凝土結構之破壞而折減。
(六)計算地震總橫力時,建築物之有效重量應考慮建築物全部靜載重。 至於活動隔間之重量,倉庫、書庫之活載重百分比及水箱、水池等容器內容物重量亦應計入;其值依規範規定。 (四)應依強度設計法載重組合之載重係數,或工作應力法使用之容許應力調整設計地震力,使有相同的耐震能力。 (一)承重牆系統:結構系統無完整承受垂直載重立體構架,承重牆或斜撐系統須承受全部或大部分垂直載重,並以剪力牆或斜撐構架抵禦地震力者。
施工方式是先將定型用鋼組成梁、柱內部的構架,並將鋼筋立於鋼骨外,之後再架設模板灌混凝土,進而完成樑、柱及樓地板的施作。 似乎RC建築結構無力抵抗地震,但從所有的研究都指出,RC結構不是不好,而是被偷工減料及施工品質不良所致。 甘總工程師說,台北101的結構基礎,先透過現場鑽探 151 個孔,找出底下岩盤的深度與樣貌。 高達 508 公尺的塔樓,一共打了 380 支直徑 1.5 公尺的群樁。 而只有 5 層樓高的裙樓(旁邊五層樓的商場),打了 167 支直徑 2 公尺的基樁,深入岩盤約 2~3 公尺。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,臺灣發生芮氏規模7.3的「921集集大地震」,搖晃1分多鐘的大地震全台有感,死傷慘重。